共同成長是一種“和諧共存,共同發展”,其重點在于資源的配置整合,關注高價值和高附加值的事物來注重合作雙方或多方的共同成長,增強園區的平臺建設,形成共同成長的有形和無形的形體,這是創意產業園區不斷發展的內生動力保障。共同成長的過程會涉及到與政府、城市和社會、商家、消費者、團隊的共同成長等多種多樣文化投入、文化消費的利益相關者一起參與的成長模式。
對政府來說,創意產業園區是一個可以探索產業升級轉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試驗基地,為政府決策提供獨到見解。政府可以通過示范園區探索很多新的城市運營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例如管委會的模式和土地儲備的模式,不進行拍賣而是造成產業的沉淀,有長期的效應,土地就不再是不可再生資源。創意產業園對于政府帶來的價值有7個方面:1.創意產業能使土地循環利用,增加土地利用率,商業用地產權40年,住宅用地產權70年,而我們只用15年。2.創意產業可以在資源相對稀缺的環境下成長,相對其他開發商來說為政府減輕不少壓力。3.帶動周邊土地升值和產業內容的示范,項目本身的形象建設和功能建設就相當于最大的招商引資的展示中心和對外交流的城市客廳。4.園區的文化休閑餐飲娛樂業態為周圍的居民增加生活配套,給居民生活帶來便利,體現政府為社區服務的功能。5.園區內很多商家會在所在區納稅,為城市增加稅收。6.創意產業為該地區的居民增加了就業機會。如江城壹號近10萬平方米的創意園區,可容納大小商家就接近200家,就業人數可達上千人以上,并且更加集中了智慧型專業人才、創業型人才,全面提升區域的人才素質。7.創意園區能改變該地區居民缺少精神文化生活的現狀,園區的文化設施、公共活動場地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
創意產業的發展對提升城市競爭力有著顯著的作用。園區以其強大的創造性激發城市的活力,因為創意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無污染的特點,與對土地、資源有巨大需求的傳統制造業相比,它能夠不受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的限制,只消耗很少的物質資源而取得更大的資本效益。創意園區可以造就產品、企業或城市、地區的品牌價值。同時,創意產業的從業者也就是園區本身的一種智力資本。這樣,創意產業的發展會促進一個城市土地資本、品牌資本、智力資本的共同升值,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
入駐企業的品牌也就是園區的品牌,園區的品牌也是入駐企業的品牌,這就是商業模式上的共同成長。對于任何一個園區來說,入駐企業不發展、不成長是會阻礙園區成長的。
與消費者共同成長帶動和引導了消費者的消費品位,讓居民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在與消費者共同成長中很關鍵的一個工作,就是園區做好休閑的環境,讓消費者先喜歡這里,感受這里的歷史文化特色與時尚相結合的消費環境,體驗與其他商業街不一樣的人文關心,都是園區要一直為消費者思考和努力的。園區內的商家不像很多商業地產都是品牌服飾專柜或賣場,而是文化休閑娛樂設施,比如咖啡廳、電影院、畫廊、KTV、書吧。在市場中,我們會做滿足市場需求的東西,但是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需要引導,特別是創意產業。丹麥未來學家沃爾夫倫森認為,未來人們從商品中購買的主要是故事、傳奇、感情和生活方式。創意產業園區提供這種娛樂休閑業態讓消費者去品味,去感受這種生活方式,去傳播一種價值觀,這正是園區一直提倡去做的事情,同樣,得到消費者認可也能增強園區品牌的形象力。
創意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人的創造力”是核心創意資本之一,主要在于利用我們的智慧去創新、去創造價值,所以做創意產業對從業者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精通商業地產或工業地產的人做創意產業依舊不夠,同樣需要攝取大量的知識,擴充知識面。創意產業的核心本身就與商業地產核心是兩碼事,能做好創意產業的都必須既是通才又是專才,對于文化、經濟、經營、政府的政策甚至各行各業都要術業專攻。做創意產業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需要整個管理運營團隊建立學習型的氛圍,向商家學習交流討論,與時俱進。